My life, my favorites, my world
× [PR]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。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。 Onoken - Luminous Light | 茶太 - 夜光燈 出自: Onoken - Swell Strings (2003) 專輯已經遠久,但itunes可購入。 https://itunes.apple.com/ca/album/swell-strings-remastered/id961495296 細緻地以鋼琴與電音的混合一起,正是Onoken的曲風。 最開期注意到這位作曲者,是由BMS音譜時代開始。 後來本人也以各種名義(Axsword)加入不同的音GAME及ACG作裡, 由Beatmania 至現在著名的Deemo, 同人的Voltage Of Imagination,動畫的加速世界,遊戲的Tokyo Jungle, 都有他的縱影。 雖然名字各種變化,但熟悉這位作曲者的人大概一聽就知道是他。 寒蟬同人曲 紡ぎばなし 很適合一人喝茶或咖啡細心感受的靜態音樂。 --- 另外, 京都水族館正在舉行"桜といわし"主題的佈置,在大量魚像櫻吹雪般交叉的畫面,蠻漂亮的。 可惜這時點大概沒辦法到那邊參觀了。 京都水族館 http://www.kyoto-aquarium.com/wp/iwashi/ PR 最近寫太多嚴肅的東西,來寫點最近看的日劇好了!( ̄▽ ̄)
今天下了一個很大的決心。
願這決心能以行動力完成。
不知道什麼時候起,一提起整理房間或整理這個概念,這兩本書名就會出現在相關討論內。
兩種概念其實很相近,差別在留物品的點, 一本以"心動"物品作為物品去留的標準, 一本以"現時與自己的關係"作為物品去留的標準, 一切標準外的物品都會清走。 大部份人都說靠這方法丟棄了大量物品,連一些有記念價值,心底內無法丟棄的東西也通通丟棄了。 心動的整理法我認為比較適合並且比較正常的觀念。 但另一些觀念,如斷捨離或少物生活等,就如程式機械般的運作。 個人認為,並不是所有物品都適用這些極為"乾淨"的整理觀念來分辨去留。 人有一部份物品作為精神食糧的存在,才像活著的人生。 像小孩子通常有小毛氈,並非這物品本身好用,而是因為它能帶給自己安全感,才會變得重要。 這安全感是心靈上的滿足,無法以普通價值觀衡量。心靈成長後,自己能帶給自己安全感,這些物品會失去它真正的功能,變成捨棄品也是正常。 但並非所有人心靈都完美支撐自己。 就這樣,人類活下來會留下的各種心靈寄託類物品。若丟棄,會難以找會有這功能的東西,所以才有珍惜的概念。古物與家傳之物等等的存在也是如此。這些整理的觀念把心靈物品認容為不是生活上所需要,就像人不需要心靈也可活著存在並快樂的意思,那些物品是隨時可棄可購回。即食化的觀念,這是一種頗危險的思想。 若這些觀念用在人際關係,"這個人對我沒利用價值,立即棄掉再找一個新的就好",這樣的觀點不就跟各種電視劇的大惡角差不多嗎。大企業也是使用這種運作方式,所以才有"企業良心"的言論出現。 人如果太整理與效率化,捨棄的正是人心的本質,如機器人相近。 其實,以目前科技先進的情況下,是能夠以數碼化的方式保存並記錄。像書本類,筆記,便條貼,小圖或各種記念品等等,用相機或掃描器即可把希望留下來的部份以檔案方式存下。所以並不需要讓自己承受失去的痛苦,把各種物品以絕對的二分法"留/丟棄"來決定。 把心靈物品以對自己的重視度與功能性來排列,就能避免丟棄時的掙扎感。這點就很接近"心動"這標準。因為感情與心動是極相近的屬性,心動會以正面向的感情所感覺到,但以外情感如自我教誨性的心靈寄托物品會在"心動"類別以外。解決之法也能像如上述方式,拍成照片之類即可留下相同的情感。 "思考著物品的未來可用性"亦不是一種錯誤觀念,而是一種人類的本能。特別在突如其來的環境變化中,有著後備品也是理所當然的想法。老一輩因生活在貧困當中,才會有不浪費的觀念。雖然目前世界相對平和穩定,但沒有人能確保明天會發生什麼事。但這物品觀念只適用於每日的生活必需品上。 像買回來卻被放置的語言教材,直接編入GTD行程,以行動力去消化它,比起丟棄更能確保它的價值,也能提升自己的價值。不會用的東西的確是垃圾,但堆積下這些東西,只是因為自己沒行動力。丟棄反而是一種放棄與逃避。當初希望做到這些事的正是自己,為何卻以捨棄的方式放棄了?以行動力就能在限時內使用並完成它使命的東西即可解決。 最後總結一下自己的想法。 什麼物品該丟棄? 每年都有改良的新版,而且極好入手的東西。 每年都在變動的東西。 有過期時限,潮流之物。 沒有感情相關的東西。 已存在數碼版的東西。 我認為這些物品才是真正可丟棄,並保留必需的數量就好的東西。 如衣物,家電,各種娛樂品,書等等。 其他心靈有所掙扎之物,你可以讓它以另一種方式數碼化保留或記錄。 若你需要的時候,可以隨手翻查。 追求生活在理想的空間是很重要,但同時也不要在丟棄物品時,連帶人心也丟棄出去。 貪心地製造一個理想的乾淨整潔空間,同時也有地方能成為自己心靈支柱與充滿正能量的"歸屬點",不是更好嗎。 整理並創造出理想空間,同時並非完全捨棄而是吸收並過濾。 自己的想法大概是這樣的理想整理法。不後悔也不掙扎。 當自己能做到任何物品都能捨棄時, 寫得好像太抽像,但就這樣子吧。 ----- 像某人說的一句話 "要丟棄的不是物品,而是你自己。" ---- 另外附一位強大的整理專門者的BLOG,ゆるりまい。 http://nannimonaiblog.blogspot.com/ 整理並捨棄至這程度為目標也不錯。
森博嗣
赤緑黒白 Red Green Black and White 閱後感 對森博嗣先生這位小說家的作品有興趣,是由朋友與表弟不約而同推薦了同一部推理作品"すべてがFになる The Perfect Insider"而起。看了日劇與動畫版,對於作品裡的理系解答產生興趣,後來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又把小說系列收了一下,準備全系列看完。 隨意拿起一本,剛好是"赤緑黒白 ",不知道這本是V系列最終回的書,我就這樣把它看完了。 與"すべてF"不同,這部讓我起興趣的並非它本身的案件,而是一部份討論人性與常識與社會規範等的問題。一般大眾向推理小說傾向把兇手設定為反社會或性格缺陷等等,造成這些事件通常有一定的邏輯與關連性,所以才能做到讀者也可推理的程度。而森博嗣筆下所描寫的推理者與兇手,無論是"すべてF"或是這本"赤緑黒白",都是跳出了常識與常理的框架外的思考力之人。以另一種非正常角度去分析事件,是讓我認為最精彩吸引的地方。 人至小靠認識常識與常理來建立適合在社會的人格,若途中出現微妙的偏差,就會產生出另一種社會偏差的人格,越走越歪路。小說中提到的,所謂的正常就是一種平均,如搖搖版一樣,大部份人都會在搖搖版的左右兩側,卻不可能有人是坐在搖搖版最正中心點。存在偏差的人格的是必然存在,但定義誰是絕對正常反而是一件奇妙的事。 兇手的目的在一般人觀點上,是明顯地異常,明顯地偏差,但對於他本人,只是一種直覺性的原始欲望與自我滿足。其他視為重要推理的細節反而只是兇手的錦上添花。這樣的行為,不就如孩童時一樣的思考方式嗎?像小孩或貓,為了吸引人的注意而去破壞桌子上的東西,人卻會誤解小孩是不喜歡桌上的東西而去進行破壞。觀點與角度的偏差,造成無法理解背後的真正邏輯。思考上越乾淨越會造成社會上的偏差,這論點頗值得思考。 "紅綠黑白"閱讀起來節奏很慢,但到小說中期還是會一口氣看完。角色描述大概無法評論,因為我是用錯誤的方式閱讀,直接拿最後一本看。但在最後書沒的爆點,連上了"すべてF"那一秒,自己閱讀的心情還頗為快樂。 推薦度來說,絕對不推薦學我直接拿它當作第一本V系列閱讀的書,案件本身非常弱,兇手在很早期就被我猜出來這點,算有點小失望。但撇去這些部份,其他部份留下的社會與人的反思點有很多。對於喜歡哲學方面,還是有它的趣味性。理系內容則是非常不足,只有玩玩文字的程度。 紅綠黑白,簡單的目的,奇怪的做法,本末倒置性的邏輯。 --- 最近看的書挺多,所以開了個書分類。 但自己寫的句子開始有著奇妙的結構問題,越來越像譯文。 雖然朋友大概沒有發現,但我用的詞與句法有著一定的重複規律。 真是頭痛,但不知道怎改善。 |
Calendar
有關此BLOG
■□ 本BLOG LOGO圖 □■
LINK FREE 請存到你自己的空間-3- ■□ 幫宣傳 □■ 暫無
鈴羽的小檔案
HN:
鈴羽
性別:
女性
自己紹介:
□我的介紹
你好,我是加拿大的鈴羽。喜愛繪圖,科技,彩妝,ACG,文具,天文與神秘學等等。( ̄▽ ̄)y極正面人生整理學習中。目前前往Minimalism極簡生活方向中→ Hello, I'm Suzunal from Canada. Love various things such as drawing, technologies, skincare, ACG, stationary, sky viewing, mysteries and stuffs. Currently: Positive mindset & minimalism. こんにちは、カナダの鈴羽と申します。絵描き、科学、コスメ、ACG、文具、天文学、神秘学とかが大好きです。今、ミニマルで楽しい人生を目指します。
人數計算
忍者アド
分類
最新文章
(09/23)
(03/13)
(03/12)
(01/02)
(12/30) |